城市地面鋪裝硬化,呼喚生態回歸
隨著時代的步伐、城市的發展,城市下墊面(城市下墊面是指市區建筑物、構筑物和地面鋪裝)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建筑物、構筑物高度集中,以水泥、瀝青、磚石、陶瓦和金屬板等堅硬密實、干燥而不透水的建筑材料,代替了原來疏松和植物覆蓋的土壤或空曠的荒地,因此,城市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原有的天然土壤植被不斷被建筑物及非透水性硬化地面所取代,從而改變了自然土壤植被及下墊層的天然可滲透屬性,這種改變是城市一系列環境問題的根源之一。透水性鋪裝的內部構造是由一系列與外部空氣相連通的多孔結構形成骨架,同時又能滿足路用強度和耐久性要求的地面鋪裝。透水性鋪裝生態環境方面的優勢包括改善城市熱、光環境、涵養地下水、水體凈化、改善鋪裝地表土壤生態環境、吸聲降噪、提高交通**及城市防洪等生態環境效益。城市傳統不透水硬化地面鋪裝呼喚生態回歸——透水性鋪裝。針對推廣應用透水性鋪裝急需解決的難題,結合中國國情,探索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大力促進我國透水性鋪裝推廣應用步伐,它是貫徹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
城市透水性鋪裝改造是以透水性鋪裝材料開發及應用技術為支撐,以城市氣候及生態環境為對象,結合材料、水文、地質等學科的相關理論,經過多學科的交叉協作,*終實施的市政工程措施。該技術設施的*終實施及推廣是以環境、社會經濟效益的統一為原則的。應該依托透水性鋪裝現有的材料開發、施工管理的技術水平為基礎,結合地區氣候特點、經濟水平、資源狀況以及當地水文地質條件,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宜的透水性鋪裝的相關技術參數及指標規格,以環境效益作為選擇實施透水性鋪裝的重要參考依據。城市透水性鋪裝的產業化及其推廣應用,其價值不但體現在相關行業的經濟效益之中,還更多地體現為潛在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方面。它對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貫徹實施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綜上所述,我國城市透水性鋪裝產業化潛力巨大,但任重道遠,有眾多的技術、意識、經濟、管理問題有待解決。希望各專業人士攜手合作,在透水性鋪裝技術及產品研發,項目的投資、建設、管理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保證透水性鋪裝產業化市場及推廣應用健康有序的發展壯大。可以預計“透水性鋪裝”這一新生事物必將在祖國大地上生根、開花、結果。